图表:中国实际GDP增速、中国GDP结构 “十五五”规划建议强调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,重点扩大准入和整合业态扩大服务消费。纵观美国和日本的消费变迁史,服务消费如何拉动经济和就业?哪些方向有更大的成长空间?每个经济体在不同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消费重点。在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,所有人都需要解决温饱问题,消费主要体现在食品和衣服等非耐用品上。在经济发展的中期,出现了向刚性商品的转变。随着经济回暖、居民收入水平提高,他们开始注重内心感受和体验,转向服务消费。以日本为例,在二战初期,日本经济处于战后重建和缓慢增长阶段。此时的主要消费是非耐用品,以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。 1960年代末,随着“国民收入倍增计划”的成功实施,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,居民收入水平提高,家庭消费支出重心转向耐用品。 1989年,服务消费比重首次与商品消费比重持平; 1993年,服务消费比重完全超过商品消费比重,进入服务消费主导时期。以美国为例,第一次世界大战后,美国经济走上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。在此期间,美国的消费以耐用品为主。 20世纪70年代,美国生态经济陷入滞胀,商品消费承压,但服务消费逆势增长。 1970年,美国服务消费支出首次超过商品支出,其比重持续上升,2024年达到68.5%。消费升级伴随着人均GDP的增长,服务消费成为经济的重要增长引擎。从人均GDP来看,1万美元顺差是全球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节点,标志着居民消费从“生存”向“发展、享乐”的加速转变。这一阶段,服务消费比重快速提升,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。 1970年,美国居民服务消费占50.7%,人均GDP为5233美元。此后,服务消费因不仅仅是商品消费,人均GDP也同时开始快速上升并达到新的水平。到2024年,美国居民服务消费占比将达到68.5%。 1992年,日本居民服务消费占50%,人均GDP为31993美元。此后,服务消费成本超过商品消费,人均GDP同时开始快速增长,达到新的水平。到2024年,日本居民服务消费占比将达到55.8%。从GDP构成来看,随着经济发展,服务消费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强。二战后,美国进入长期繁荣、经济繁荣的时期。从1944年到2024年,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从48.4%上升到67.9%,增加了19.5个百分点。服务业占比消费占GDP的比重从21.4%上升到46.5%,提高了25.1个百分点,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。 2024年,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将达到56.6%。其中,居民消费支出占GDP的39.9%,服务消费占总消费的46.1%。发展前景很多,提升空间很大。服务消费拉动就业增长。首先,由于其劳动密集型性质,鼓励了大量传统就业岗位。例如,日本进入服务消费主导阶段后,家庭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教育、医疗、娱乐、旅游等服务消费中。随着美国服务消费的增加,休闲服务、休闲文化的多元化也促进了就业结构的转变,服务业逐渐成为主要雇主。二是服务消费催生新业态、新岗位,带动新兴就业。以美国为例,1939年至2024年,美国信息产业、金融活动、私立教育、医疗保健服务三大新兴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从401.1万人增长到3908.1万人,增速高于传统服务业。服务消费的发展不仅直接创造就业,而且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间接带动就业。以日本为例。 1990年至2024年间,日本65岁以上人口比例从12.2%上升至29.8%。这就迎来了超级老龄化社会。老年人口的增加直接拉动了医疗需求。家庭和机构护理服务业快速扩张,带动了医疗健康、保险、日托等领域的潮起潮落,哪些方向的服务消费有增长空间?以日本为例,文化、娱乐、医疗是主要方向。经济长期低迷和人口结构老龄化,削弱了家庭物质消费的意愿和能力,转而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教育、医疗、娱乐、旅游等服务消费上,寻求精神慰藉和生活质量的提高。 2024年,家庭服务支出前三名将是交通通信、文化娱乐、医疗保健。 以美国为例,互联网、医疗、高端奢华服务是主要方向。进入21世纪,婴儿潮一代步入退休,消费重心转向医疗、养老等财富管理。千禧一代逐渐步入职场,注重体验而非物质的消费观念正在兴起。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,服务消费的比重也相应增加。同时,由于美国贫富差距较大,富裕群体规模庞大,带动了一些高端奢侈品服务的消费。 (作者为国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)
911爆料八卦网-911黑料网八卦有理爆料-蘑菇吃瓜官网黑料爆料
客服热线:400-123-4567
邮箱:admin@baidu.com
地址: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